加入收藏  |  English  |  中科院化学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学习生活
侠气峥嵘盖九州,一生常耻为身谋——学习并纪念柳大纲院士
时间:2020-04-20 浏览:
  

 

柳大纲先生1904.2.8-1991.9.14

江苏仪征人,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家,中国分子光谱研究先驱者,中国盐湖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柳大纲先生生于1904年,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成绩优异,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后一直从事化学研究工作。1946年赴美留学并获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毅然放弃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于1949年初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回国。柳大纲先生从30年代起即开始研究分子光谱,留学回国后更成为我国分子光谱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建国初期,在了解到我国严重依赖进口的日光灯用荧光粉因西方国家封锁而导致价格昂贵时,柳大纲毅然决然接受了日光灯荧光材料研制这项被一些人认为不是科研只是做配方的任务,但他面对此类质疑却未有丝毫动摇,最终研制出无毒卤磷酸钙荧光材料并将全部技术移交给工厂投入生产,自此结束了我国只能生产毒性大、价格高的硅酸铍系日光灯荧光材料的历史。不久后出于我国大规模工业建设和保护古建筑的需要,柳大纲再次服从国家安排亲自率团赴波兰学习电动硅化土壤加固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在国内推广开来。50年代,国家提出要开发利用白云鄂博矿的稀土元素,时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的柳大纲亲自组织科研人员在白云鄂博矿的稀土元素分析、分离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率先在国内合成了一系列稀土化合物。60年代,国家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原子能,柳大纲为此受命承担了原子能化学研究任务,亲自领导开展了核燃料前处理、后处理工艺中的一些化学问题以及稳定同位素硼-10、锂-6的分离研究,其中流化床氟化物挥发法处理高浓缩铀铝合金元件的研究使铀的回收率达到了与当时美国阿贡实验室所发表结果同一水平的99%,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却因保密原因或他本人并未署名而鲜为人知。

柳大纲先生从建国之初就一直关心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面临的钾肥问题,并从1953年开始着手盐湖资源利用的考察准备工作,他认为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丰富、大有可为。1957年,以柳大纲为队长的“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组建,同年9月,他率队进入青海柴达木盆地,对大柴旦湖、察尔汗湖、茫崖湖和昆特依湖等进行了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盐湖资源科学考察,先后发现了大柴旦湖富含钠、钾、硼、锂盐的大型硼矿床及察尔汗湖蕴藏的亿吨氯化钾。195931日,柳大纲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丰富》,文中明确指出“柴达木盆地盐湖是一个理想的化工联合生产的巨大基地。”从1956年到1966年间,柳大纲六入高原缺氧、荒无人烟的盐湖地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一日见冬夏,风吹盐沙跑”,这样一个连年轻人都难以承受的环境,柳大纲这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却坚守了18个月。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其他部门考察人员都撤离了柴达木盆地,柳大纲的盐湖组仍在坚守。1965年,柳大纲任所长的青海盐湖所建立,从此我国盐湖科研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70年来,盐湖化工生产基地规模一步步发展扩大,我国也一跃成为世界四大钾肥生产国之一,而国内的钾肥生产几乎全部来源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来源于柳大纲先生当年艰苦的拓荒考察足迹。

国家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最大意义,柳大纲先生数十年间如螺丝钉一般数度转战科研领域,就是因为他始终坚信承担科研任务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要时刻与国家资源、生产建设相结合,为此每一次转战研究领域他都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到最好。

柳大纲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心系祖国化学事业整体发展的战略家。从1955年到1981年的近30年间,柳大纲先后作为副所长、代所长和所长筹建和领导着化学所,在规划研究领域、开拓科研方向、组建研究室组、延聘优秀人才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使得化学所在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得到蓬勃发展。但柳大纲关注和关心的又绝不仅仅是化学所的发展,他更希望看到整个国家化学事业的发展布局和繁荣昌盛。在他担任化学所领导期间,从化学所剥离出来在中科院单独建所或并入其他所的有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青海盐湖所、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感光化学研究所、环境化学研究所等。正是在他远见卓识、大局为重的战略发展观影响下,多领域多地域化学类研究所齐头并进,最终迎来了中国化学事业的蓬勃、快速发展。

“一生常耻为身谋”是柳大纲先生生前最喜爱的诗句,这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也是他一生为国为民、满腔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195812月,柳大纲(右)与苏联科学家德鲁斯·利托夫斯基在柴达木盐湖

 

柳大纲(右一)带领的盐湖队立身砥行“拓荒”盐湖事业

19593月,柳大纲(右三)代表中国化学会参加苏联门捷列夫百年纪念活动期间,在苏联有关化学实验室

1963年,柳大纲(二排左一)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留影

柳大纲先生手稿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