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科院化学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人员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科研设备 招生招聘 图片展 联系方式 链接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文锐 > 新闻动态
祝贺田建鑫同学关于固态锂电池电极过程的原位研究进展的综述报告被ACTA CHIMICA SINICA 接收发表!
时间:2021-09-15 浏览: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ies, LIBs)凭借其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等优势, 被广泛用于能量储存和动力支持等领域。 然而, 传统液态电池存在有机溶剂高度易燃、电化学窗口较小以及金属锂不均匀沉积 ,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SSLBs)的安全、不易燃及与金属锂兼容的固态电解质(solid-state electrolytes, SSEs)。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实际组装后的 SSLBs 仍表现出较差的电化学性能, 存在与液态体系类似的锂枝晶生长、体积膨胀和大界面阻抗的问题。同时, 一些高容量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结构会发生剧烈变化, 导致电池机械降解, 涉及更复杂的界面传输机制, 需要深入研究, 探索其内在动力学和热力学问题。

近几年, 伴随着先进表征技术的发展, 使得界面研究成为可能, 固态电池内在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传统的非原位表征技术, 因后处理导致时间上的推迟, 不能提供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定性、定量信息, 所以有必要发展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下的原位表征技术, 以实时监测电池微观结构的转变和离子扩散的演变过程。本综述系统地介绍了近几年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X 射线显微镜等成像表征技术和拉曼光谱、 X-ray 基技术、中子深度分析等成分分析技术的原位研究进展。 重点分析了各类表征技术在 SSLBs 循环过程中形貌和组分的演化, 包括正极材料的相变、形变, 金属锂的沉积/溶解、锂枝晶生长, 固态电解质结构演化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相的形成, 进一步加深了对固态锂电池的理解。 该成果近期发表在《ACTA CHIMICA SINICA》上。

 

DOI:10.6023/A21060255

In Situ/Operando Advances of Electrode Processes in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ACTA CHIMICA SINICA.2021,79, 1197-1213.

                                                                                                                                                                                                                                                                                                                                               

                                                           图 1 固态锂电池电极过程的原位表征技术示意图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