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森
博士 研究员
电话:010-62568158
Email: xinsen08@iccas.ac.cn
教育背景
2008.09 – 2013.0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 理学博士
2004.09 – 2008.07: 安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3.07 – 2015.08: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讲师,硕导
2015.08 – 2019.05: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博士后
导师:John B. Goodenough教授(2019年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
2019.05 – 至今: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博导
学术活动及兼职
1. 受邀担任Energy Materials期刊副主编,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学术编辑,《中国科学 化学》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InfoMat、Battery Energy、Carbon Neutralization、Energies、《中国化学快报》《稀有金属》等期刊编委和青年编委
2. 受邀担任中国化学会奖励推荐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系统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 PES中国区储能技术委员会理事
3. 近四年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三十余次,作为会议联系人协助举办中国稀土学会2020学术年会第十分会(稀土电池材料与器件),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第三十四分会(先进化学电源技术),担任第8届中英国际颗粒技术论坛(UK - China International Particle Technology Forum VIII),第三届全国钒钛资源与储能科技大会和第三届功能材料与界面科学科学大会组委会成员等
研究方向
1. 高比能金属-硫基二次电池空间限域电化学和电极-电解质界面固态化研究
2. 高比能固态锂金属电池电极-电解质界面化学及稳定化策略研究
3. 高比能快充电池用碳基复合电极材料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4. 稳定同位素的电化学同位素效应研究
主持在研项目
1. 高比能金属-硫基二次电池及关键材料,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JQ22005),项目负责人,2022.10-2025.12
2. 面向高比能固态锂-硫电池应用的先进功能基元序构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2252),项目负责人,2022.01-2025.12
3. 高比能锂二次电池用硒硫化物正极材料的优化设计制备和电化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975266),项目负责人,2020.01-2023.12
4. 新型锂浆料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9YFA0705600),课题负责人,2019.12-2024.11
5. 高安全固态电池电解质设计及固态电池性能验证,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5400-202099510A-0-0-00),课题负责人,2020.11-2023.12
获奖情况
2023年:Frontiers Emerging Investigator(英国皇家化学会“前沿新锐科学家”)
2022年: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中国电化学青年奖”,Clarivate(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Chemistry)并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1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菁青化学新锐奖”,Clarivate(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Cross-Field)并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年:“Science China Chemistry” Emerging Investigator(《中国科学:化学》新锐科学家),Clarivate(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Cross-Field)并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19年:Clarivate(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Cross-Field)
2015年:合肥工业大学“智能杯”创新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Top 100)
2013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2012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科院化学所所长奖学金一等奖,中聚电池奖学金,中科院化学所青年科学家特别优秀奖
研究成果
已发表专著论文3篇,SCI期刊论文>160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论文21篇,通讯作者论文48篇,发表在Science(2篇)、Acc. Chem. Res.(1篇)、J. Am. Chem. Soc.(6篇)、Angew. Chem. Int. Ed.(7篇)、Natl. Sci. Rev.(1篇)、Sci. China Chem.(2篇)、Adv. Mater.(5篇)、Adv. Energy Mater.(4篇)、Adv. Funct. Mater.(3篇)、Chem(1篇)、ACS Energy Lett.(1篇)、Nano Lett.(1篇)、Energy Storage Mater.(1篇)、Nano Energy(1篇)、Infomat(1篇)等期刊上,论文总被引>21,000次(ESI高被引论文>60篇),h指数为73,i-10指数为121,2019-2022年连续四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2022年连续三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成果转化方面,申请PCT国际专利4件和中国发明专利20余件,并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获得授权。